拉贾斯坦邦:最“好色”的印度城邦

2013-06-04 16:36 责任编辑:钟萍萍 乐活_度假

  走过西藏,路过尼泊尔,继续向西行。今年2月,我来到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四色之城”中穿梭——粉色的斋浦尔,金黄的杰伊瑟尔梅尔,蓝色的焦特布尔,白色的乌代布尔……各种颜色交融在一起。拉贾斯坦因为有了这几座城市,变得充满生命力。  

  印度

  浓烈的色彩是在这里最大的感受,同样强烈的还有巨大的反差。是的,因为这里是“incredible India”(“不可思议的印度”,国家旅游宣传语)。你能见到最拥挤最肮脏的街道,男人们旁若无人地在人行道上小便,神牛们在汽车喇叭声乱响的马路中央闲庭信步,火车站附近充斥着垃圾与粪便交织的气味。但当你走过这一切,会发现所有让人懊恼和心烦的下面,埋藏着令人惊讶的美丽景象。

  想不起来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它的,是迎面开来装扮得如同彩虹一般的卡车,明丽的色彩顿时让人快乐?是每个城市的绿地中,都有毛茸茸的小松鼠毫无戒备地跑过来,从你手上衔走饼干?还是当地人面对你毫无防备的笑容,递来一杯香气四溢的印度奶茶?在这片土地上,随时都会感受到强烈冲击,前一秒在地狱,下一秒便来到天堂。

  拉贾斯坦邦行程:德里-阿格拉-斋浦尔-杰伊瑟尔梅尔-焦特布尔-乌代布尔-德里

 

  粉色之城 :斋浦尔

  斋浦尔像一块蒙上灰尘的宝石,拂去外面那些污垢,会发现她浑身散发着惊艳的光泽。

  离开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乘火车往西行,5个小时以后抵达。和小小的阿格拉相比,不由得会感叹一声,终于来到了大城市了。斋浦尔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1876年,为了迎接威尔士王子,政府将整座旧城都涂成了粉色,在印度的传统中,代表热情好客的颜色。此后,政府规定,所有居民在旧城建房,均保持城市的粉色调。 

  旧城的主干道繁忙吵闹,人流、汽车、马车、牛车、骆驼、甚至有大象……川流不息,没有红绿灯,连马路中间的警察也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拼命吹着口哨,却似乎没人理会。不过话说回来,就是这样杂乱无章的马路,我们这十多天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交通事故,连一只小动物都没见着被压死过。

  好吧,忘记这些。穿过斋浦尔粉红镶白边的城门,旧城呈现出网格结构,道路笔直,两边是有上百年历史的粉色骑楼建筑。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形状优美的门洞,通往深宅神庙,或是仅够一车通过的门道。

  两侧绝大多数门面是商店兼作坊, 艳丽的头巾,软底尖头鞋,杀蟑螂的药品,都能在这里买到。日用品的生产与买卖都在一起,极具生活气息,可以现场观看工匠上釉和银器制作。在街边的冷饮店,摆满了新鲜的萝卜、洋葱、苹果。喝一杯清甜的胡萝卜汁,只要人民币0.5元。但好好的胡萝卜汁,小贩却非要在里面倒上一点色素,于是呈现出血一般的鲜红。难道没有色彩就会死掉么……而一个新鲜出炉的热乎乎的烤饼也是便宜得几乎相当于白送,只是对于包饼的旧报纸你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黄昏来临,大片粉色建筑呈现出一种诱惑的颜色,像是妙龄女子腮边一抹浅笑,和城墙上的夕阳一同坠入越来越深的光晕里。

  琥珀堡是到斋浦尔的必游之处。琥珀堡是由MAN SINGH 国王于1592年始建。堡内的建筑物由多个不同时期的宫殿组成,依山势兴建,层层叠叠,极为壮观。

  里面最著名的是300多年前的玻璃宫殿,宫墙上无数面小镜子,在阳光下流光溢彩。据说其镶嵌镜片和彩色宝石的手法,与阿格拉著名的泰姬陵如出一辙。只需燃起一点烛光,即可反射出千万点光芒闪烁,堪称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观。虽然目前宝石已改成赝品,但是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烛光,仍可看见镜片经过光线折射后,如萤火虫漫天飞舞。

  琥珀城堡所在位置地势险要,下方有一条护城河,周围环绕着蜿蜒的高墙。整座城堡居高临下,捍卫着斋浦尔城。据说这里曾经作为印度的首都长达6个世纪之久。宫殿的拱形屋顶、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大理石廊柱和花朵植物雕刻,都是受到莫卧儿建筑风格影响。

  黄金之城 :杰伊瑟尔梅尔

  有一个笑话,两人在野外露营,半夜突然醒过来。“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满天繁星,无垠的夜空何其壮观。人哪,和自然相比是多么渺小……”蠢货!咱们的帐篷被人偷走了!”

  当然,并不是只有在拉贾斯坦邦才能骑着骆驼看落日,也不是在印度才能在沙漠中枕着星斗睡觉,但在印度最富盛名的沙漠之城——杰伊瑟尔梅尔,却无疑为这平常的经历增加了神秘的吸引力。

  公元1156年,巴蒂王杰伊瑟拉听从隐士的建议迁都,在八十米高的特瑞库塔山上,建起了一座城池。在拉贾斯坦邦,其他地区多以粉色沙岩建造城堡民居,但杰伊瑟尔梅尔却对黄色沙岩情有独钟,也成为整座城市的主色调。  

  这里是古印度通往国外的贸易地,现因临近巴基斯坦,军事地位十分重要。这座坐落在荒凉沙漠地带的古城堡如同海市蜃楼,升起在大漠之上。城中到处是精美得不像话的哈维利(Haveli,一种传统的装饰豪华的居所),建筑工们如艺术家,在石头间精雕细琢,让建筑成为艺术品。大部分房屋均采用金黄色的岩石雕刻而成,日落时分,在夕阳的映照下,每一块石头都变成了金子,整座城市呈现出一片迷人的金黄色,光芒照人,如梦境中一座纯金打造的宫殿。

  当地人相信,杰伊瑟尔梅尔原本是天上的宫殿,只因了魔法师的咒语,一夜之间,被移到了荒凉的塔尔沙漠腹地,这在《一千零一夜》中也有记载。

  和拉贾斯坦其它城堡不同,杰伊瑟尔梅尔城堡显得很平民。曾经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和国王一起居住在城堡里,而如今,当其他城堡都变成博物馆时,杰伊瑟尔梅尔城堡依然住满了居民,只是王公已经搬到城外的新居。

  除了在老城里弯曲狭窄的街道中游荡,在古堡内徜徉,还有一件必做之事就是去城市周围浩瀚无际的塔尔沙漠骑骆驼。在杰伊瑟尔梅尔,几乎每家客栈和酒店都提供骑骆驼游沙漠的项目。

  蓝色之城 :焦特布尔

  焦特布尔位于塔尔大沙漠的边缘。这是拉贾斯坦邦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城市中最主要的建筑是一座极其宏伟的城堡——梅兰加尔(Meherangarh)。  

  城堡高高矗立于市中心的一座陡峭山峰之上,30多米高的黄色砂岩城墙直插蓝天,由于其基础和山体浑然一体,看上去城堡似乎就是直接从岩石上生长出来的。

  在古堡中往下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蔓延散落着的无数蓝色房屋,像一座蜿蜒的蓝色河流。

  古堡下的焦特布尔旧城区由一道10公里长的城墙环绕,进出需要经过八道门。不过在这些迷宫一样的街道里漫步,如同回答一道千回百转的习题。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房子,欣赏这一抹抹蓝色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旧城的钟楼是一座标志性建筑,被喧闹的Sadar市场所包围。这个市场的商店布局是一个19世纪城镇规划的典范,也是一个闲逛的好地方。在狭窄的街道里,处处可见小商铺。无所不卖,蔬菜、调料、糖果、银器和各种手工艺品。

  热情的商人拉住我,大力推荐他家“世界上最好的披肩”,他一再强调,传统的拉贾斯坦纺织品的颜料都来自于自然,比如蔬菜、矿物质、昆虫等。比如,黄色来自姜黄粉和乳酪,绿色来自香蕉叶,橙色来自于番红花和茉莉花,黑色来自于铁锈,红色来自于蔗糖和向日葵,紫色则来自于胭脂昆虫。不知道一块布匹中是否真含有这么多天然元素,但这浓烈的色彩倒也深深迷住了我们。

  白色之城 :乌代布尔

  最后一站乌代布尔,被称为拉贾斯坦邦,甚至是全印度最浪漫的地方,城市建在宁静的皮秋丘湖上,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由统治者乌代辛格于1568年建造的古都城,莫卧儿王族世代居住的白色大理石宫殿,湖畔花园、庙宇和传统住宅,像一座奶油蛋糕。是的,浪漫得都不像印度了。  

  皮丘拉湖是本市的中心,广阔而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灰色的山脉。因其乌代布尔有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别称——“湖之城”。湖上有两座水上宫殿,分别是杰格尼瓦斯宫和Jagmandi宫。巨型的城市宫殿靠近湖畔,筑有阳台、尖塔和园塔。

  湖中的Jagniwas 岛上有一座湖宫酒店,曾经是一座皇家的夏宫,如今变成酒店后自然气派非凡,是世界顶级的豪华酒店,拥有庭院,喷泉,餐厅和游泳池,007电影《八爪女》中,也曾经在这里拍摄,非入住的客人只有花钱从城市宫殿的码头乘坐渡船来到这里,这儿可以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人举行婚礼。

  在乌代布尔,时间流逝得似乎要慢一些,可以沿着旧城的小巷漫步,然后一直走到湖边的台阶,听洗衣的妇女们拍打衣服的声音有节奏地划过湖面,看着阳光在水面上洒下的金光,然后有鸽子腾空而起。

  在乌代布尔的清早,我来到一家旅店的屋顶,参加一个半小时的瑜伽课。这里的瑜伽课程大多不会收取费用,只需给老师一些小费。老师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中年男性。我们这位老师教授瑜伽已经十多年了,瑜伽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瑜伽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印度文明,初期的瑜伽行者都是智慧高的科学者,无论冬夏常年在冰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脚下向大自然挑战。“瑜伽的目的在于使身体、心灵和自然和谐统一,开发人体潜能、智慧和灵性。”他说,近年在世界各地流行的瑜伽,很多人把它当作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但实际却没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瑜伽是一种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的基础建筑在古印度哲学上,数千年来,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经成为印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印度人发展了瑜伽体系,他们深信通过运动身体和调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永远健康的身体。

  他做瑜伽时,就如同信徒一样的虔诚。

  我做的姿势并不到位,一时也理解不了瑜伽的深刻内涵,但在铺满晨光的屋顶,俯视湖光山色,闭上眼倾听自己的呼吸声,也足够美好了。

  感受印度人的热情

  我在印度遇到有两种人,一种是商人,一种是除了商人以外的人。

  印度商人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但看上的却是你的钱包。“你快乐吗?你快乐,我就快乐。”他们会认真地看着你的眼睛,然后给出一个“快乐”的价格。第一次听到这句话,还有些觉得高兴,哈,对方被我的个人魅力征服了呢,这笔买卖一定划算。到后来,却发现一路上无数商人都会说这句,不禁在心中暗暗骂道,原来这是他们的行业术语啊!

  虽然商人的热情有一定目的性,但总觉得,他们比我们国家的买卖人快乐得多。你即使将店里商品试了个遍,最终却不买,他最多很委屈地问,“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或者是做出难过的样子说,“你伤了我的心,它碎掉了。”从来没有碰到过给我们白眼或是气鼓鼓的生意人。

  其他和你没有任何利益的人们,更是非常真诚友好。当需要帮助时,必定会有人全力地来帮助你,耐心而细致的为你解困。在火车上,公园里,大街上,随时会有人来向你问好。在梅兰加尔古堡,就有一个小伙子前来自愿带我们参观古迹,并且不要任何回报。当我们面对蓝色的海洋发出由衷赞叹时,他开心地笑了,“你喜欢焦特布尔吧,我也好爱它。”

  当地人很爱为你指路。多次当我们在路上左顾右盼,露出不知所措的神情时,就会有人主动走过来问你,要去哪儿,但指得却相当不靠谱。印度人强烈的自尊心决定了他们即使不知道,也要装作知道的样子。因此要是问路的话,多问几个人吧。

  在德里的最后半天,由于太累,在地铁上我将背包垫在地上,抱着膝盖坐在包上休息。立马就有人站起来给我让座,而那个人站了至少六七个站才下。当时那个感动呀。  

 

  印度人似乎天生的娱乐性很强,当你举起镜头对着随便一个路人的时候,他会摆出自己认为很酷或是很美的表情和姿势来让你拍。在街道转角,时常能遇到穿着纱丽的女人,即使长得不漂亮,往往都有纤细的腰身,低下身。一个浅笑,就很美了。

  但也有那种“专业”的出售肖像权,以此谋生的人。在好多个景点,遇到身着盛装的印度教徒,主动指着相机说“photo?”并摆出笑容来让拍。拍完之后,果不其然摆出要钱的姿势。大多数情况,我就跟他们点点头说一句谢谢。而往往他们也就自个儿走掉,不会一直纠缠着你,或是露出不开心的神情。这一点,和印尼、尼泊尔等国家不太一样。

  在梅兰加尔城堡,门票是250卢比,印度本地人只要20卢比。相对于中国无节制上涨的昂贵门票,印度的门票显得十分便宜,而且对本地人和外国人是完全不同价格。当地人的价格只有外国人门票的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比如我们这一路上,泰姬陵门票是最贵的,750卢比,而当地人只收2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2元多。

  看一回宝莱坞电影

  临走前的一晚,去看了一场电影。宝莱坞的电影世界闻名,精美的画面,异域风情,灵动的舞蹈,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向往已久。  

  但在乌代布尔的市中心,即使是城里最大的电影院,也没有想象中热闹。

  晚上8点左右,应该是我们这里看电影的黄金时间,但影院门口却静悄悄的,大门也关闭着。“糟了,难道下班了?”想进去瞅瞅,门卫很不留情面地拒绝了,“有票才行。”不太会说英语的门卫指指旁边的售票口。原来要先买票才能进去。

  这个城里最大最知名的电影院,一部热映的影片,一天只演5场左右,晚上只有2场,7点过后就是10点档了。虽然时间有些晚,但无奈之下只得选了10点那场。

  几个当地的小伙子,热情地给我们推荐一部叫做《谋杀3》的片子,“有大明星!情节精彩!一定要看哦!”经过询问,电影票也分了等级,有黄金等级、白银等级等,我们选了最便宜的白银票,一张80卢比,相当于人民币10元左右。

  拿到了票,总算可以走进电影院了,可居然还要开包检查,打火机什么的都不能带入,和机场差不多严格了。这座电影院内部装饰很考究,木质楼梯铺着地毯,灯光赏析悦目。

  买的最便宜的票原来就是前几排位置。可离荧幕也不算太靠近,看着还挺舒服。入座后猛然发现,晚上来看电影的都是年轻男性,而且都没有带女朋友!很奇怪!不禁将手中的相机包抱紧,后来才证明多虑了。  

  电影开始,同样也是一连串广告。新电影的广告,餐厅的广告,商店的广告,公益广告。电影画面果然精美,场景精致,养眼的美女帅哥说的印度语中不时掺杂着一两句英语,情节非常简单,即使听不懂也完全能够看懂。

  观众们不时相互交换着意见,但并不显得喧闹,当电影放到精彩或感人之处,下面还报以热烈的掌声,还有人吹着口哨,兴奋地挥动着胳膊。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突然灯光亮了。这么快就结束了?周围的观众们都站起来,伸伸懒腰。原来,这是电影的中场休息。连电影都还有中场休息?实在是太神奇的国度。

  后来在回国的飞机上,一个在德里上大学的小伙子告诉我,在印度看电影都是这样的,大家喜欢一起讨论,喜欢将全部情感投入进去,情绪跟随故事的发展而激动或者心动,远远超越了娱乐的范围。电影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印度,一个一旦喜欢上她,便难以割舍的地方。这和第一次进西藏有相似的感觉,透彻如洗的蓝天,人们纯净的笑容,那些让人惊叹的建筑,和我们熟知的世界仿佛相差了1000年。

展开更多
相关内容:
旅游印度粉色之城斋浦尔焦特布尔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