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2012-03-28 10:32 daijingdi

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在某地方工商部门展开的质量抽查当中,一线奢侈品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只有50%。屡屡出现的“质量门”,却丝毫没有引起国际奢侈品牌过多的关注。中国人对于奢侈品无尽的热情,却让这些奢侈品的大佬们看到了一整片仿佛开采不完的金矿。

  对于这样一些现象,我们不禁要问,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到底是什么宠坏了那些高傲的国际奢侈品大牌?而中国的消费者又应该怎样冷静地看待这些国际大牌奢侈品的眩目光彩呢?

  问题一:奢侈品质量频出

  Lily今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购得一款prada皮包,6月回国以后,她用某知名品牌的皮革亮洁剂轻拭皮包表面除尘,意想不到的是,亮黄色羊皮质的包一经擦拭竟然大范围开始掉色。

  谭女士在GUCCI某店买了一个价值两万元拉杆箱送给长春的好朋友。没过多久,朋友打电话告诉我,她第一次使用这个箱子时,一个拉链锁头掉了,第二次使用时,另一个锁头又掉了。

  事实上,类似于这样的质量问题的纷争一直屡见不鲜,其中关于掉色和磨损的争议尤为突出。此前有媒体爆料,浙江瑞安工商部门和消保委联合开展品牌服饰质量抽检,在抽检73个批次服饰中,合格率仅达五成。

  “国内的奢侈品很多都是国内代工,质量寻常,未必就比A货好多少。这个和价格是肯定不成正比的。”原因不言而喻,为尽快抢占以亚洲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份额,奢侈品牌加快了在亚洲市场的门店开设速度。从市场看,除却欧美市场经济复苏的诱因外,亚洲市场强劲需求的驱动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问题二:奢侈品服务尚待提高

  与直线飙升的销售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奢侈品在国内的服务却表现平平。

  如今,各大奢侈品牌纷纷入驻国内市场,在未来的竞争策略中,卓越的品质和服务将成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突破口。然而如今奢侈品质量频遭拷问,售后服务堪忧。业内人士称,消费者的权益如何得以体现正成为需要深层次考量的问题。

  在专家看来,很多消费者因奢侈品的高价,将奢侈品理解为“质量绝对过硬”。然而购买不久后就发现了质量问题,在同商家的交涉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维权成本太高,最终往往不了了之;而更多的消费者在面对国际一线奢侈品品牌的时候,自觉力量单薄,便放弃了追究。

  “产品本身依旧重要,但如今的消费者已开始注重‘体验’,他们在购物过程中享受的礼遇、所获得的售后服务等。”某奢侈品牌门店主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除却这样的抱怨,国内奢侈品的售后服务同样让人失望。在国内,奢侈品所享受的品牌地位的殊荣和其不相匹配的服务终将制约其发展。现今,即使是位列一线的品牌,售后服务仍有待提升。

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到底是谁宠坏了奢侈品?

  奢侈品牌在华丽无比的表象之下却频出丑闻。质量问题、售后服务问题令人堪忧。这些叱咤风云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如滑铁卢般陷落,负面新闻接连不断。在这种情况下仍让国人趋之若鹜、视如佳品。原因何在?

  1、监管缺失

  价格高昂的奢侈品牌就一定代表优越的质量新浪网友“西瓜宝-囡囡”就表示,自己新购买的一款名牌T恤,手洗居然颜色还褪得一塌糊涂,“3000元一件T恤只洗一次就变成和30元的差不多了。”

  类似这样的事件接连发生,导致大牌不合格的问题总是那几个:甲醛含量、pH值超标、染色牢度不够以及标示标注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等。

  在国外,一些跨国公司在“本土化”过程中,通常会按照所在国国家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而国内,更注重消费终端的监管,从技术标准、售后服务到危机处理等都有一套量化标准。

  很多品牌把生产环节外包给别人,如果他们的监管不严,就可能导致质量不合格。尽管服装外包会降低成本,使企业集中精力开拓市场,但当原材料价格攀升时,生产企业很难把成本转嫁给订货企业,于世个别生产企业只能偷工减料,甚至采用不合格原料生产以降低成本,最后导致品牌质量下降。

  国内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更是让不合格进口服饰有恃无恐。加之中国较低的市场门槛,能让相当一部分所谓的国际品牌长驱直入。一些进口服饰根本没有进行检测就直接从国外进入商场柜台,出了问题就采取撤柜这样的权宜之计。

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2、大众对奢侈品牌的过度依赖和迷信

  中国大众对奢侈品牌的盲目崇拜和攀比成为大品牌在中国市场有恃无恐的又一因素。此前大批欧洲品牌进口鞋因质量不合格被曝光后,相关品牌负责人却无表示。元旦期间,他们的高档皮鞋在上海依然销量很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大牌深陷“质量门”后,并没有及时向消费者公布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主管部门对于奢侈品牌的“超国民”待遇让一些违规的品牌堂而皇之的进入大众消费视野。而这种双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众对奢侈品牌的过度依赖和迷信。

质量问题频发 谁宠坏了奢侈品

  中国消费者何时赢得大牌尊重?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1官方报告蓝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3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四分之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对于不少国际大牌来说,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权益的重视程度,远远赶不上他们对于中国消费者的钱包的重视程度。”上海市消委会法务部副部长唐健盛对记者说,一些国际大牌的售后服务还不及本地企业和产品,商品缺乏中文使用说明,甚至出现翻译错误。

  专家建议,国际品牌必须更加重视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与产品相关的一系列的本地化的服务。例如,通过提供产品的中文说明书,开设中文网站,设立统一的客服热线等方式,让消费者能够享受便捷的售后服务。


向下展开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