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健康   >   中草药

鹿茸和鹿角的区别是什么

浏览(7504) |2015-03-30 15:43

不流泪的女汉子
|2015-03-30 16:02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多有记载,善补养精血、益肾壮阳,为温补肾阳中药之首,与人参齐名,合称“参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的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因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故又称“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因表面茸毛灰褐色(灰青色),又称“青毛茸”。梅花鹿和马鹿现在均为人工养殖,夏、秋二季锯取鹿茸,加工后干燥,夏季采收的为“头茬茸”质优,秋季采收的为“二茬茸”,质量不及“头茬茸”。鹿茸性味甘、咸,温,归肾、肝经;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功效;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萎滑精、宫冷不孕、赢瘦、神疲、畏寒、眩晕、耳鸣、耳聋、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症;用量 1~2克,研末冲服或泡药酒服用。

  花鹿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长17~20厘米,锯口直径4~5厘米,离锯口约1厘米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长9~15厘米,直径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较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1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黄白色(排血茸)或红褐色(血茸),外围无骨质,中部密布细孔。具两个分枝者,习称“三岔”,大挺长23~33厘米,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枝端略尖,下部多有纵棱筋及突起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花鹿茸体轻,气微腥,味微咸。二茬茸与头茬茸相似,但挺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较花鹿茸粗大,分枝较多,侧枝一个者习称“单门”,二个者习称“莲花”,三个者习称“三岔”,四个者习称“四岔”,按产地分为“东马鹿茸(东北马鹿茸)”和“西马鹿茸(西北马鹿茸)”。东马鹿茸“单门”大挺长25~27厘米,直径约3厘米;外皮灰黑色,茸毛灰褐色或灰黄色,锯口面外皮较厚,灰黑色,中部密布细孔,质嫩;“莲花”大挺长可达33厘米,下部有棱筋,锯口面蜂窝状小孔稍大;“三岔”皮色深,质较老;“四岔”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具棱筋及疙瘩,分枝顶端多无毛,习称“捻头”。西马鹿茸大挺多不圆,顶端圆扁不一,长30~100厘米;表面有棱,多抽缩干瘪,分枝较长且弯曲,茸毛粗长,灰色或黑灰色。锯口色较深,常见骨质;气腥臭,味咸。马鹿茸也按加工方法不同分为“排血茸”和“血茸”。

  花鹿茸和马鹿茸均以茸形饱满、皮毛完整、质嫩、油润、茸毛细、无骨棱、无骨钉者为佳,习惯认为花鹿茸以“二杠”为优;马鹿茸“单门”、“莲花”优于“三岔”、“四岔”。花鹿茸饮片分为血片(蜡片)和粉片(细砂片)、粗砂片、骨砂片等。血片为鹿茸顶部切的数片,质量最佳,圆形薄片,切面淡黄棕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粉片为花鹿茸的上部切片,圆形片,切面黄白色(排血茸)或红褐色(血茸),外围皮层较厚,中间密布海绵样细孔;粗砂片海绵样气孔稍大,无骨质,外围有皮层;骨砂片为花鹿茸最下端切片,海绵样气孔大,呈纱网样,微显骨质化,外围皮层薄,质较差。马鹿茸片大致与花鹿茸片类似,区别是外围皮层色泽较深,残留茸毛灰褐色,根据加工方法不同也分为排血茸和血茸。

  较常见的造假方法是将鹿角片处理后或不处理直接冒充鹿茸片出售。鹿角片为鹿科动物马鹿或梅花鹿已经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切制的片。鹿角性味咸,温,归肝、肾经;具有温肾阳、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能;用于肾阳不足、阳萎遗精、腰脊冷痛、阴疽疮疡、乳痈初起、瘀血肿痛等症;用量6~15克。鹿角片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卷曲或平坦,中间有蜂窝状小孔,外表面无外皮及残存毛茸,周边灰白色或白色,骨质,质硬。此外,以前出现过的假鹿茸片还有两种情况,均为人工伪造的。一种是厚片,呈类圆形,但厚薄不均,外皮呈灰褐色,有的可见毛茸;切面棕红色、棕紫色或棕褐色,无蜂窝状细孔,偶有圆点;外皮可剥离。另外一种是薄片,呈类圆形薄片,外皮呈暗灰色至土褐色,无蜂窝状细孔,半透明状,有的可见骨块片,易碎。

  鹿茸食用方法

  鹿茸作为医疗保健具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抗衰老、延年益寿之功效。用于虚劳赢手、眩晕、肾虚、耳鸣、目暗、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

  食法1:干茸片40g(鲜片100)泡入50°(V/V)以上的1000ml白酒中,浸泡二周后,每日服25-50ml,2次/日饮酒服用。

  食法2:将鹿茸片(鲜片烘干)研末冲服,每次1-2g,日服一次或茸片含化嚼食服用。

  食法3:用鹿茸片炮制药茶饮用,最后嚼食服下,每次0.5g可隔日饮用。

  食法4:用鹿茸片(粉)与小米(或粳米)熬制成粥食用,每次0.5g为宜。

  食法5:用小米(或粳米)煮粥,食粥时调入参茸粉(白参50g、党参100g、鹿茸3g共研细末)5g及红糖少许和匀服用每日一次。

  食法6:取茸片25-30g与鸡(鸭、鹅、鸽、猪瘦肉等)、枣或其它佐料置在电饭煲或沙锅内、炖3,5小时后食用,可分多次食之。

  建议你可以看看一下这几个菜谱,这个我也是从网上搜出来的给你。

  配方 鹿茸粉6克,水发口蘑5克,水发海参10克,冬笋5克,大虾10克,豌豆5克,熟鸡脯肉10克,鸡肉50克,水发干贝5克,鸡蛋清1个,火腿5克,精盐2克,味精2克,鸡油15克,料酒10克,上汤250克,湿淀粉25克。

  制作:

  1.将鸡肉砸成泥,放入碗内,加入蛋清、上汤、味精、盐搅匀。

  2.把海参、大虾、熟鸡脯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火腿、口蘑、冬笋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干贝撕开。

  3.炒锅内放入清水,烧八成沸时,将鸡泥放入锅内,凝固成疙瘩状,氽熟捞出。将海参、大虾用开水氽后,控净水分。

  4.炒锅内放入上汤,加入盐、料酒、鸡泥疙瘩、海参、大虾、熟鸡肉、干贝、火腿、豌豆、口蘑、冬笋;烧沸后,撇净浮沫,放入味精、鹿茸粉,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鸡油,盛入汤碗内即成。

  功效 补气血,壮元阳,健筋骨,益精髓。适用于肾阳虚之阳痿,滑精,早泄,腰膝酸冷,虚寒带下,精亏眩晕,耳鸣等症。

  [食法]既可单食,又可佐餐。

  鹿茸蛋

  【 材 料 】鹿茸粉0.3克,鸡蛋1个。

  【 制 法 】 鸡蛋拣一头敲打一个小洞,将鹿茸粉放进去,入锅煮熟。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