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健康   >   疾病

肌肉萎缩症

浏览(3200) |2015-06-21 18:56

失魂者
|2015-06-21 18:58

   肌肉营养不良症即肌肉萎缩症(译自英文Musculardystrophy)实际上并不是营养不良而引起,因为由英文dystrophy直译而来,因为还没有较合适的名称,故暂且用之。其意义是指骨骼肌本身发生进行性病变,致使肌肉渐渐地退化、萎缩,其病因与遗传相当有关。它与中枢神经(大脑、小脑或脊髓)或因周边神经病变而引起的肌肉萎缩完全不同,与其它肌肉病变(例如中央核肌病、粒腺体肌病或肌炎)也不一样,可以利用临床表症及切片检查区别诊断,不宜混淆,因为治疗方法完全不相同。

  肌肉萎缩症是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神经肌肉疾肥大。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

  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简称为ALS,是由于运动神经元衰竭而失去功能,造成全身性肌肉萎缩的一种疾病。脊髓侧柱是皮质路径,当脊髓灰质前角细胞开始退化,肌肉就会呈现无力、痉挛、抽动,体重也会开始减轻,最后造成呼吸调节失控而送命,大部分病患在发病后不久即死亡。

  经性肌肉萎缩是指支配该肌肉的神经出现病变后,神经营养作用丧失,所支配的肌肉就会出现失营养性的萎缩.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有时也被称作为"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ereditaryandmotorsensoryneuropathy(HMSN),是神经系统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

  肌肉萎缩症-病症分类

  1.按发病机理分类:

  (1)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2)遗传、中毒、代谢异常、感染、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肌肉萎缩,此种分类临床意义不大,因病因一时难以明确。

  2.根据肌肉萎缩分布分类:

  (1)全身弥漫性肌肉萎缩;

  (2)头面部肌肉萎缩;

  (3)头和上肢或上下肢近端肌肉萎缩;

  (4)上下肢远端肌肉萎缩;

  (5)限局性肌肉萎缩

  3.根据导致肌肉萎缩的原发病变分类:

  (1)神经原性肌肉萎缩主要指脊髓前角细胞及末梢神经等下运动神经元的病变,属于原发性神经原性肌肉萎缩。

  (2)肌原性肌肉萎缩是指肌肉本身病变引起的。

  (3)废用性肌肉萎缩尚可源于全身消耗性疾病。三者又彼此互相关连,而上运动神经元性病变虽也出现肌肉萎缩,有人将其列为继发性,晚期为废用性萎缩。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