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美容   >   护肤

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检测

浏览(5102) |2016-11-29 10:13

萌比女神i
|2016-11-29 10:36

    一、案例背景及具体问题描述

  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常用的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剂,能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在脂溶性抗氧化剂的日常检测中,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

  目前常用检测方法:GB/T 23373-2009《食品中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与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测定》,适用于各类食品;NY/T 1602-2008《植物油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和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植物油;SN/T 1050-2014《出口油脂中抗氧化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色拉油和人造奶油等油脂。虽然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但是最终检测物都是油脂,不同之处在于前处理过程,日常检测样品类型分为以下几类:

  (1)液体油,如大豆油、玉米油。

  (2)固体油,如人造奶油、黄油、氢化油。

  (3)各类食品,如糕点、膨化食品、各类坚果。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实践过程描述:

  1、称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液体油:直接称取。

  2)固体油:取样30g-50g于烧杯中,置于水浴锅70℃加热溶解后取样,部分固体油(如人造奶油)含有水分,因此融化后只取上层油样。

  3)食品类:油脂提取参照GB/T 5009.56-2003《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第4.2条,均匀取样30g-50g于具塞广口瓶中,加入石油醚没过样品,浸泡过夜,过滤取石油醚后,置于水浴锅70℃挥干石油醚,称取油样。

  2、前处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用甲醇代替乙腈做提取溶剂,实验证明二者提取效率相同,但甲醇毒性低于乙腈,故采用甲醇。甲醇与水相溶,因此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所用实验器材干燥,以防影响检测结果。

  2)由于抗氧化剂不能从油脂中完全提取出来,若直接用溶剂(如甲醇)配制抗氧化剂标准溶液,由此计算样品中抗氧化剂含量,与真实值相比会偏低。为了更准确的测定抗氧化剂的含量,实验中采用配制油标的方法,即用空白油(经检测不含抗氧化剂的油)配制抗氧化剂标准溶液,得到相应浓度的油标,将油标与样品同条件处理,并由此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相对于用溶剂配制的标准溶液,用油标可使检测值更接近真实值,而且可避免基质效应。

  3)固体油在提取过程中需保持融化状态,否则会造成提取不完全,影响检测结果,因此设置提取温度为60℃,若达不到样品融化温度可再适当提高。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