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迷信鸡汤 小心补过头!

2015-04-29 16:48 作者:童言 悦读首页_谈资

  最烦看到这样的帖子或者听到这样的教导:聪明的女人应该如何如何,成功的人一定会做的几件事,幸福的婚姻太太都在做的几件事,失败男人背后的女人有哪些特点……每次看到,我都想说,你是谁啊?都不了解别人,就对别人指手画脚,一副好为人师的模样。

  微信朋友圈里那些每天要转十几条心灵鸡汤的人都被我屏蔽掉了。比如有次看到个帖子:“宠出来的的孩子——危险,捧出来的孩子——霸道,苦出来的孩子——懂事,博出来的孩子——成功……” 整篇什么辅证都没有,就干巴巴的几句 “排比句”,我心里真想一百个白眼翻死它,片面言论,说的跟没说一样。这种就叫“废帖”,浪费时间,浪费流量。

  现在网络读物很多,读者朋友们不要把什么都当真理,要知道那些都是人写的,而且你搞不清楚是什么人写的,有时甚至会出现全然相悖的说法,听谁的?所以凡事要有自己的判断。

  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总以为自己停滞不前,甚至以为自己进入了错误的行业,总觉得拼了命也看不到成果,但是我们还是坚信,我们会像竹子一样,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同意请怒赞。”

  我留言:“努力+反思+拨正”捆绑进行,才叫扎根。不要太迷信心灵鸡汤,结合自己的情况辩证地看待、分析,才有进步。若是一直一直停滞不前,那就真的要反思是不是做了错误的选择,若是,就拨正,若不是,请坚持。要是大方向错了,再坚持下去,不是反而和真正期望的南辕北辙了吗。

  曾经有个人很突兀地给我私信,没打招呼就丢给我一个问题“怎么变成功”,我心里想,当我这里是什么啊?我可没有一句话就搪塞过去的伪鸡汤灌给你。这种大问题,你应该自己细分一下再来问,几句话若能提点你,那我自己早成仙了。我只分享的心得方法,实践得靠你自己。看一百遍人家名人的成功学,看完就忘,自己做人做事还是那IQ、EQ,有什么用?

  鸡汤要挑着喝,不然小心补过头。

  学过语文的都知道,写文章,若要阐述一个论点,你得有举例论证或者引用论证辅佐。而引用论证,我只相信那种真正大师的话。否则,那些不过是个人观点而已。拜托,麻烦你多举几个例子,要“摆事实讲道理”,告诉我,你那些理论是可被考虑的,你的“励志”不是空口说白话,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跟身边人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告诉我一个跟我有关的结论,最好加上理由。”

  若你告诉小朋友们,你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如果相信他们会奉为圣旨地照办,那天真的就是你了,他们还是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逆你的意思。你得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做什么,为什么不要做什么,和他们平等交流对话,他们才能自己判断你的分析是否有道理。

  以前我们经常可以在高铁上听到“请乘客们不要吸烟”的提醒。可还是有人会偷偷地跑到隐秘处吸两口,因为他觉得“有什么关系呢,不过就是吸两口烟,灭得干净,又不会有火灾。大惊小怪干嘛。”后来我们就听到高铁广播会在“请乘客们不要吸烟”后加上这么几句:“因为一旦车内有旅客吸烟,烟雾报警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列车将会停止运行,请吸烟的乘客稍作忍耐,以免耽误全车人的行程。”这种解释一出,谁还敢冒此大不韪。

  这表明,有些结论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参透。你得清楚告诉他们:Why。

  如果我换了两套衣服,让你告诉我哪套好看?你回答:“第一套。”我一定不会甘心。你给出理由:“因为第一套比较适合你。”我还是不会满意。直到你告诉我:“因为我觉得,第一套包臀短裙比较可以凸显你俏丽的臀线,第二套抹胸会露出你的手臂赘肉显得虎背熊腰。”那我必然果断放弃第二套。

  所以,我想听你结论背后的理由,那理由也许不一定能说服我,但能够让我寻着你的理由开拓我的思路。看别人的励志故事,也是如此。了解了脉络,才能分析到底哪些适合自己,哪些又只适合作者。有了理由,才有判断的基础,才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才会知道人家写的未必都是真理,适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

  我对于类似“XX的成功可以复制”这话持保留意见。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优劣势,有不同的资源,有不同的理想,人家靠这成功了,你未必照着做也行得通。但是多看成功学好吗?——那总比不看好。但是光看没有用,得融为自己的。看别人当初的选择,你得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自己和他的差异在哪里,向左走和向右走对自己的好坏影响;看别人当初摔倒了爬起来,你得分析自己的情势,应该是现在爬起来,还是先感受下哪里疼再爬起来,还是之前就该爬起来了,应该是左脚先起来,还是像作者那样右脚先起来……

  就像Marketing(营销),你在销售一种产品的时候,光说“我们的产品有多好多好”是不够的,你得告诉潜在客户“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什么优点,这些优点对你的益处是……”

  所以,我的分享,观点一定会有原因支撑,因为分析的过程可以看出我的思路和角度,而你们可能和我站在不同的思路或角度上,那么寻着我的理由,你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完全不该做那些事,适合做哪些事,哪些可以实践得更好……

相关内容:
心灵鸡汤职场营销鸡汤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