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 14:33 乐活资讯
本期艺术家专访我们有幸请到了在伦敦生活及创作的戏剧创作者Felicia Jiang。她和我们分享了作为活跃在伦敦小剧场的亚洲创作者的生活体验,以及去年登上爱丁堡艺穗戏剧节她的原创作品《TANA》的故事和创作过程,也讨论到在西方语境下关于亚洲酷儿,艺术的去殖民化和东亚文化语境的话题。
Felicia Jiang出生于中国苏州,于2022年获得英国皇家中央戏剧与演讲学院应用戏剧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荷兰ArtEZ艺术学院艺术教育硕士学位。现在于伦敦进行社会参与式艺术及应用戏剧的相关活动。在此之前她在欧洲的7年生活学习经历使得她将身份认同,东亚文化与欧洲中心主义的碰撞作为她戏剧艺术创作的重要议题。她的戏剧作品将当代艺术,酷儿变装文化和社群戏剧融合在一起,大胆,真诚,对当下的社会议题直白的回应与评论也让她的作品在伦敦小剧场中受到关注。
她从2021年开始创作的戏剧作品《TANA》由她的亲身经历改编讲述的是两名中国留学生在疫情封锁期间发生的故事。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以现实与梦境为两条线索,交织着两位主角对于身份认同,亲密关系,身体边界的探索。亦真亦假,亦虚亦实,观众和主人公一同游戏,感动,挣扎,成长。Felicia向我们讲述到她的故事原型是和朋友在疫情期间意外被困在荷兰一个小城,被迫搬进了系主任的公寓。一个拉子和一个给子被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在这几十天内,他们被迫重新思考了自己对性取向和亲密关系的认识。有一些问题被放大了,一些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东西也被放大了。
戏剧中也分成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两条线。把一些比较狂野的,比较kinky的,比较咸湿的幻想放在梦里边去说。他们的系主任,一个中年白人男性的形象以变装皇后的形式出现在戏中。两位主要角色在这个空间中感受到了边界感,即使系主任本人并不在场。在异国他乡,在这样一个白人中年男性代表着权威的一个私人住所里,他们会感到什么不一样的变化,以及和他们自己的文化背景会有什么冲突。
TANA最早在伦敦上演,收获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观众尤其对剧中变装的形式感兴趣。创作者通过变装把一个白人男性的权威形象变得很戏谑,让这种不真实的,比较魔幻的戏谑发生在清晰的,痛苦的疫情现实中,和在封锁里边的这些沉重的氛围产生巨大的对比。Felicia在之后的爱丁堡艺穗节版本中,更加深入地运用了变装艺术的表演形式。
这是一部关于亚洲酷儿的戏剧,但在戏中Felicia并没有以刻板印象去表现一个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样子,也没有刻板印象地去表现性少数群体是什么样子。对她来说这些标签只是角色身上最表面的一层,而在舞台上她想展现的是在这样的标签之下作为个体和建立起连结的人,是他们如何交织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会怎样成长。“酷儿”是在用一个比较宽泛的,比较松动的词去描绘它,并不去限制这个戏本身,不去限制角色本身。
在爱丁堡戏剧节之后,Felicia从TANA的创作中汲取新的灵感,她与伦敦在地社群QueerChinaUK共同发起并带领Drag Up!去殖民化变装表演工作坊。在这个工作坊里,她带领参与者通过变装去学习和探索,参与者可以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去殖民化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去习得,而是以变装,这个本就挑战性别二元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她将这些经历和收获融入到对戏剧的创作中,无疑给她的作品带来更多元的,更有生命力的表达。她逐渐在伦敦开辟了一条属于她自己的创作道路,在用她的方式发声的同时也为其他的有着相同却有不同的经历的个体带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