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2-06 14:38 米乐儿
近日,第32届香港金像奖提名出炉,《低俗喜剧》、《车手》、《逆战》、《寒战》、《消失的子弹》这几部片入围最佳电影提名,让不少网友吐槽无力,纷纷表示“跪了”。抛开第一部俗套得无以复加的电影不说,后面几部都是商业操作的肥皂片,完全够不着入围争夺一个电影奖项的高度。但是仔细一想,大概也就只能选出这些了。2012年香港电影也就只有那么几部拿得出手。没片可选犹如无米之炊,港片走向沦落着实让金像奖这位巧妇也为难。
1981年金像奖创立之初,创立者曾有过这么一番言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像一年一度的电影人大Party,还去管他谁得奖谁不得奖,有提名,没提名的都来吧,只要还有座位,无任欢迎!”创立者的初衷在于开放性,但实际上,在一个奖项设立之后,很难不去问谁得不得奖,谁提不提名。金像奖办了三十几年,在亚洲电影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整体上塑造了一个电影高标准,每一届的提名都印证了那一年的电影质素。但也渐渐生出“三十而立”的中年危机:一年比一年弱。
想当初,金像奖最佳电影那一栏还诞生过《卧虎藏龙》、《花样年华》、《无间道》等商业与艺术兼收的好影片。而近几年,出现在那里的都是什么影片?故事和表现手法都莫名其妙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周星驰笑功开始减退的《长江7号》,宏大史诗片惨变女角争艳的《赤壁》,还有徐克作品之中的下乘《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虽然不是每一部都狗血得人神共愤,但这终究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电影奖项,如此的最佳电影入围不禁让人误以为是街边地摊几块钱一本的八卦周刊年度电影排行榜。
《消失的子弹》12项提名领跑金像奖,像病人站在病床上喊“我是医院之王”一样不值得吹嘘
而来到今年,情况更加让人担忧,《低俗喜剧》片如其名,走港式低俗幽默路线,入围提名大概是出于对本土情结的维护;《车手》故事平淡,表现手法也有闪光之处,但并不足以攀上金像奖的高标准;《寒战》是2012年公认最佳港片之一,虽然有硬伤但相较其余提名的几部已经是上乘之作。有趣的是,《消失的子弹》片方欣喜宣布12项领跑提名成为大赢家,但横扫原本就中气不足的金像奖,又有何值得吹嘘?不过是病人站在病床上喊,我是医院之王一样罢了。
近几年金像奖提名年年都被评很弱,但今年恐怕是最弱一年。在港片式微的大前提下,金像奖的确不太可能独善其身,做出一份公正合理的提名名单。但是如果在提名作品不够格的情况下,其实也可以交出一份提名空缺若干的名单,这反而能让人看到金像奖的态度。
金像奖在亚洲电影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应该有自己的坚持,迫使电影人做出更好的电影
对于一个高标准的电影评选,本来就不应该屈就于报名者的资质。金像奖应该有自己的坚持,这样才能迫使电影人做出更好的电影。假如《低俗喜剧》一不小心拿到了本届的最佳电影,说不定明年的作品里都开始低俗化。就像《宫》走红了,会有一大批顶着四爷名字到处调情的清宫戏一样,金像奖的获奖电影也会成为新的电影拍摄的跟风对象。
金像奖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个映射,也是未来的一个榜样。必须有对质量低下电影说不的勇气,而不是如青楼接客,来者不拒。只可惜,金像奖做不出来,它只能宁滥不缺,从矮子里面挑将军,又或者呼应创立者的言论,只要有座位就去。潜台词便是:这是一个电影party,你们都别太较真。
随着杜琪峰等知名导演陆续“北上”,纯港片只剩下诸如《维多利亚一号》《肉蒲团》这种限制级影片,感慨“港片已死”的言论屡见不鲜。而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没做擅长的事。香港电影,几乎都是小格局制作,不论是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还是杜琪峰的《黑社会》,都没有太多的历史责任。但自从回归后,香港影人看到了他们不具备的那种历史感和民族性,野心开始膨胀,试图做恢弘巨制,但他们对于这种电影,明显底气不足。于是,就诞生了《赤壁》、《关云长》一大批不伦不类的东西,更有《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这样的超级大烂片。
另一个则是后继无人。香港一融入大陆,港星的光环虽在,但那都是老光环,新人,几乎没出几个,因为国内演员资源实在太多,优秀的到北影中戏横店,一块砖头能砸出一个连。细数香港现在仍活跃在一线的,仍是八九十年代那一批。导演等幕后则更惨。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尽管毁誉参半,也不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明年兴许能再让金像奖重现光辉
香港电影现在只能勉强靠几个大师撑着,王家卫的《一代宗师》尽管毁誉参半,也不能否认它的艺术价值,至少能比《逆战》《消失的子弹》更有讨论空间。杜琪峰的《毒战》和《盲探》也一如既往保持高水准,明年兴许能再让金像奖重现光辉。可怜了今年的金像奖,碰上了一个大师休整年,于是交出了一份让人咋舌的提名名单,在颁奖礼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失去了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