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14 15:11 常见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 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它在动物中广泛分布,并也能在动物中引起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爆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至今尚未找到它存在于人之外其它动物中的确凿证据。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猪也是它天然宿主之一。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特点为:突然爆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流行 一般均发生在冬季,而南方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世界性大流行常有2—3个流行波),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感染率最高的为青少年,高危人群为年迈体弱或带有慢性疾病患者。每次流感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
而在这次的流感事件中,香港发现的即为甲型流感。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型之分,每一型中又包括多种亚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最大,而且连续不断,约10~15年即发生较大变异,出现新的亚型。因为人群对新的亚型没有免疫力,所以甲型多引起大流行,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上世纪的几次世界性流感大流行都是甲型流感。今年香港发现的即为甲3型流感。
甲型流感患者发病初期2至3天内传染性最强,主要传播方式是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数小时至4天。根据以往的流感监测情况,3月-5月是多发季节,加上最近天气变化较快,忽冷忽热,很容易患病。老人和孩子身体较弱,难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更要加强预防。
甲型流感的临床特征表现为:
起病急,畏寒高热,显著乏力,咽痛、头痛及全身酸痛,胸骨下烧灼感,多无鼻塞流涕;腹泻呈水样便,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结膜外眦充血,咽轻度充血;发热1至2天内退热,但乏力可持续1周以上。其症状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相似之处,需要借助实验室检测和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据专家介绍,对这种流感的预防措施,主要有4种:
一是接种甲型流感疫苗预防。
二是药物预防。目前市场上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的药物主要为金刚烷胺类药物如海南亚洲制药厂的“快克胶囊”等,能够控制病毒繁殖,快速全面地清除感冒的各种不适。
三是室内可采用过氧乙酸熏蒸和喷雾、二氧化氯喷雾等方法杀灭流感病毒。
四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到人群聚集处,避免接触患者和疑似病人,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条件。
流感的分类:
一,典型流感
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与上述此状一般于1-2天达高峰,3-4日内热退,症状随之消失。乏力与咳嗽可持续l-2周。
二,轻型流感
起病急、发病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
三,肺炎型流感
即流感病毒性肺炎,24小时内病情迅速加重,表现为高热、乏力、烦躁、剧咳、呼吸困难、发绀,咳有血痰,双肺密布湿性罗音和喘鸣,脉快细弱,病死率较高。此类病人较少见,主要发生于原有心脏病、慢性肺病患者或妊娠妇女。
四,脑炎型流感
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