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官方APP掌握时尚潮流
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重读林语堂之一

2007-08-21 09:25 张素闻

关注 gzpclady (长按复制),带你装逼带你飞!


十四五岁读林语堂的时候,囫囵吞枣一晃而过,三十岁,忽然重新遇见林语堂,看到这个17岁便入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24岁入哈佛大学文学系,27岁取得文学硕士;28岁获德国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的人,他满面带笑,穿旧式的中国长衫,爱美,爱生活,深谙生活的艺术,欣赏女人,喜欢一切快乐的事情,办过很多次杂志,言语文辞十分机智有趣,国人把他称为幽默大师。

上天果然赞赏林语堂对女性的欣赏与懂得,赐给他三个女儿。他与太太的婚姻圆满长久,佳话成篇,他四十岁的时候还感叹自己童心未泯,喜欢米老鼠,编《当代汉英词典》,动用十万美圆去发明打字机,他要厨子会做很好的素菜……他以道家老庄之门徒自诩,却照旧“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他有无穷的追求,也自称一团矛盾;用英文写作,想请郁达夫翻译自己的文字,不吝惜金钱,似乎也并不在乎结果;被鲁迅骂过,却照旧以师之礼待鲁迅,在鲁迅逝后写出最疼鲁迅的文字来……五十岁去新加坡办南洋大学,六十一岁定居台湾,七十一岁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教授,八十岁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八十一岁在香港去世,他身上有团团向上的生机,兴高采烈而温和又近情,到老,仍旧蓬勃如四月的树木,令人欢喜。

他出生在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姊妹众多,而大家都懂得礼让,他自小便熟悉基督教圣经里的故事,童年的环境提供给他最茁壮的生长方式,大家一团和气地爱着而又不失去分辨是非的能力与争取正义的勇气,所以,他的人格,也是极中和的,健康向阳而没有侵略性。他爱山,他将自己品性里的种种好都归于他故乡的山:“如果我会爱真,爱美,那就是因为我爱那些青山的缘故了;如果我能够向着会上一般士绅阶级之孤立无助、依赖成性和不诚不实而微笑,也是因为那些青山。 如果我能够窃笑踞居高位之愚妄和学院讨论之笨拙,都是因为那些青山,如果我自觉我自己能与我的祖先同信农村生活之美满和简朴,又如果我读中国诗歌而得有本能的感应,又如果我憎恶各种形式的骗子,而相信简朴的生活与高尚的思想,总是因为那些青山的缘故。”他常看到人所不能见到的美好,也常以幽默的态度调侃他所不能忍受的尴尬,好一个睿智幽默自在洒脱而近情的人,看着他与他的文字,就如去房龙家参加晚宴,只需要一路微笑下去……

胡适回国的时候,引用荷兰神学家ErasBmus的话说:“现在我们已然回来。一切要大有不同了”,而此时,我在三十岁重逢林语堂,一切也都要不一样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