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和治疗

2010-01-01 00:06 责任编辑:baojie 健康专区

  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原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因素如下:

  1、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杆菌,其感染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大多数细菌在胃内的强酸性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而幽门螺杆菌可以释放一种称为尿素酶的酶类,通过产生碱性的nh3进而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在胃黏膜定植。同时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分泌空各种毒素与相关蛋白,进而引起炎症。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更是可以作为一种抗原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因此长期的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粘膜出现慢性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胃炎的发生。

  2、物理性损伤:酒精,浓茶,咖啡以及进食硬质粗糙的食物或过冷过热的食物可导致胃粘膜反复性的物理损伤。

  3、化学性损伤:非甾体类消炎药(nsiad,如阿司匹林)的服用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引发粘膜屏障的损害,保护因素减弱进而导致粘膜损伤。香烟中的尼古丁可引发胃粘膜血液循环不足。此外,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也可导致粘膜的损伤。

  疾病治疗方法

  如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不做任何处理。如症状显著,可以考虑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及对症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主要适用于伴有胃粘膜糜烂、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者;伴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及伴有胃癌家族史者。推荐应用3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理想方案应是:联合用药,疗程7~10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或超过90%,不易产生耐药性,费用低廉,效果持久,不易复发。现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加两种抗生素,如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

  2、对消化不良的治疗:可给予抑酸抗酸、促胃肠动力药,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及中药等,当消化性不良的症状与慢性胃炎之间关系并不明确,因此该治疗实际上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性治疗,可能对胃粘膜的修复有一定作用。

  生活饮食注意事项

  对于患者而言,浅表性胃炎的防治主要应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以及饮食的合理。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点:

  1、戒烟戒酒,饮食规律,不宜过量;

  2、避免食用**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等;

  3、少食过硬,过粗糙,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4、少食过甜及过酸的食物及水果,如巧克力、冰淇凌、苹果及桔子;

  5、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淀粉含量较高的红薯,藕,土豆等。

展开更多
相关内容: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