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之旅——享受印度洋的柔软海风

2012-09-21 17:45 责任编辑:lixiaoning 乐活_度假

 

  宝蓝色的柔软海浪匍匐在印度洋的金色沙滩上,把脚趾深入柔软的沙砾中,让身体放松下来;或者在清风吹拂的棕榈树婆娑树影下抿一口新鲜的椰子汁,在清晨或傍晚时分享受片刻日光浴,更或者在阳光闪烁的浩瀚大海边寻找属于你的清凉……这就是斯里兰卡的海边能带给你的惬意感受,在这里,你会觉得生活真的“宛如天堂”。

 

  加勒古城:久违的古欧洲风情

 

  加勒古城位于斯里兰卡西南,距离首都科伦坡南部大约117公里,正好处于印度洋的海滨上。我们从科伦坡一路乘火车南下,约3个小时,就到达加勒火车站,只要乘坐当地TUTU车约5分钟,就钻进古城墙里了。我们把首站的酒店就预订在古城里,因此每天睡醒就在城墙海滨或是古城里晃悠,找寻那种久违的古欧洲风情。

  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建筑在岩石半岛上,这个半岛是个天然的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据悉,在斯里兰卡的历史上,曾经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分别殖民。加勒城堡是16世纪由荷兰人建造的,占地36万平方米的城堡,具有标准的欧洲风格。这里有规模庞大的城墙,内有荷兰风格的房子,博物馆和教堂。

  据说在2004年海啸发生的时候,斯里兰卡的其他地方都遭遇了巨大的灾害,可是城堡反而没有受到什么损失,高高的城墙阻挡了海啸的侵袭。这里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因此,在城堡中,你能够找到欧洲诸国的建筑痕迹,而且因为与南亚的地理环境成功结合,在建筑学上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个城堡已经被列为世界遗产。斯里兰卡的气候环境相当好,因此各家各户门前种植的植物不仅仅具有热带风情,而且长得十分有气势,各种园林小品的设计,看似不经意,其实却充满了美学思考。

  红的门、黄的墙、蓝的天、粉的花、绿的叶、黑的鸦。印度洋的海浪汹涌,海风勇猛。在城里开始真正度假,也应向斯里兰卡人民一样,穿着艳丽,踩着拖鞋,每天不是“大陆早餐”就是“全英式下午茶”,偶尔也品尝一下当地最地道的手抓饭。现在是斯里兰卡旅游的淡季,许多店铺人手不足,而且斯里兰卡人民的日子习惯休闲,动作也极慢,我们每到一家餐厅,都仿佛豪客入侵,反有给人家增添了好大的负担的感觉,好在我们所要做的只是纯粹感受和放空。

 

  海滨小镇Koggala: 看传奇的“高跷海钓”

  斯里兰卡的渔业非常发达,但更有看点的是这里独特的“高桥海钓”的场景。

  在斯里兰卡南部距Galle不远的海滨小镇Koggala,由于这里的沿海地带分布着大量坚硬的石灰岩,因此出海捕鱼非常不便——渔船无法靠岸、渔网也容易被挂破。为此当地人在几百年前发明了一种独特而有趣的捕鱼方法——渔夫清晨或黄昏时会坐在插入海底的木杆上钓鱼,远远望去像是在踩高跷,因此又叫“高跷海钓”。

  他们的目标就是大量游弋在浅海区的沙丁鱼。有时候运气好,每分钟都有鱼上钩,要知道他们的鱼竿可是没有鱼饵的,所以不得不称奇。如此世代相传的技巧,不仅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要经受海风、日光的双重考验,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汹涌海水中的猎物,的确不是简单的工作。也难怪成为了如今斯里兰卡的标志性画面之一。

  这些钓鱼人主要是早晚出来钓鱼,避开灼热的日光。果然,黄昏再次来到海边,远远就看到海浪里站立的一个个“高手”,时不时地提起鱼竿,那划过的一道道银色,便是咬了钩的沙丁鱼。看似纤细的鱼竿弱不禁风,但在渔民手里被摆弄得游刃有余,上下翻飞,一道道漂亮的曲线划过天空,渔民腰间的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据说,渔民在两个小时之内可以钓到几十条沙丁鱼。

  太阳渐渐西下,从远处厚厚的云层中探出,将海面上的云层染成绚丽的红黄色,壮美至极。此时拍摄高跷钓鱼人的剪影效果最为适合,背后就是火烧云般的大场景,前景处钓鱼人轮廓清晰可辨,一根鱼竿划出美丽的弧线,而即将没入水面的夕阳从钓鱼人胯间透射出最后的光亮,也成为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

  而如今的高跷海钓显然已经变成了当地渔人的另一种赚钱方式,拍摄照片需要向他们支付200~500元当地货币的小费。

 

  斯里兰卡“鱼雷库”:汉班托塔鱼市

  斯里兰卡地处印度洋上不错的地理位置,周边渔产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来,利用渔船捕鱼的产业也蓬勃发展,产量大幅增长,这主要是当地企业和外国捕捞船的联营捕捞的结果。尤其,每年6月至8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间,是吞拿鱼捕捞高峰。渔民主要依靠柴油发动机启动的中型渔船,每次出海10~30天,捕捉吞拿鱼等中型海洋鱼类。虽然渔船看上去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破破烂烂,但是也用上了最新的捕鱼配套设备,比如全球定位系统。其鱼钩渔网设备也是规模颇大的,这样才能保证一定产量,否则冒着大风大浪出海几十天不就亏了?渔船回到港口一般都是满心欢喜,满满一船都是肥肥的吞拿鱼。

  汉班托塔鱼市很有特色。我们去时正值2月份吞拿鱼捕捞高峰。清晨,安大叔带我们来到海边码头,虽然太阳还没出来,不过这里早已人山人海,卖鱼的卖鱼,买鱼的买鱼,搬鱼的搬鱼,还有一个我在拍鱼,反正都是忙得不亦乐乎。

  在鱼市上看到最多的自然是吞拿鱼,也就是金枪鱼,一种深海大型鱼类,其肉质柔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很低,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因此颇受市场欢迎。有趣的是吞拿鱼游泳速度快,平均每天能游20~30公里,加上鱼本身健硕的体型,被人称为是“海里的鱼雷”。的确,这一条吞拿鱼看起来就和小型鱼雷差不多,很有线条感,相信在海洋中绝对速度惊人。

  因为很多船都是凌晨回到港口,这些吞拿鱼刚从船舱底部的冰柜拿出来,非常新鲜,于是吸引很多市民或者餐馆老板前来采购。不过更多的是渔民直接把吞拿鱼卖给水产公司,也就是批发商收购。称重、记录、付款,放回冰箱运送,几个简单步骤就是这里交易的全过程。也有一些渔民就地销售小鱼,随地铺开,大家随便挑,最后按估摸重量付钱即可。

  不过看着这些吞拿鱼无辜的眼神,看着冰柜里突突流出的血水,有时候真不是滋味,也许这就是自然界的残酷竞争,这就是生活。不过幸好这里的捕鱼管理控制还是适度有序,尤其是看到这些渔民脸上的自然而发的笑容,还是非常能够理解这种生活。至少相比墨西哥湾的事件,这里的渔业养活了这么多纯朴的人们。

  拍摄鱼市尽量早起早去,要知道一般鱼市早上三四点就开张了,想要拍到什么精彩的画面,就看能否早起。鱼市比较脏,人来人往,所以放下拍摄风景或者静物的那份优雅和矜持,踏着满地的血水,深入最前线,必要的时候蹲在地上,甚至趴在地上获取最佳拍摄角度。

  拍摄之前如果有机会和摊贩或者拍摄对象沟通一下最好,一方面尊重拍摄者,避免不需要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多了解当地鱼市信息,不过如果有当地导游安排带领就好很多。

展开更多
相关内容:
旅游斯里兰卡加勒高跷海钓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