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健康   >   疾病

丝虫保虫宿主名词解释

浏览(4892) |2017-06-06 08:37

妹妹伱来吖
|2017-06-06 09:00

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是从群体的水平研究寄生虫病的传播、分布和发展规律,从而制订出防治措施,消灭和控制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且虫种繁多。寄生虫病的流行与传播过程是寄生虫由原来的宿主传入其他新宿主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生物学现象,也是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一、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温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疏松、含氧充分的土壤有利于蛔虫卵和鞭虫卵幼虫的发育以及钩虫幼虫的活动;土质肥沃、杂草丛生、水流缓慢的湖沼地区适宜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气候的季节性变化与许多寄生虫感染有关,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影响:① 宿主的生产活动及行为方式:夏秋季节农作物耕种和蔬菜瓜果上市等增加人的感染机会;② 中间宿主或媒介的数量: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的活动及繁殖,如血吸虫和疟疾感染发生在钉螺和按蚊大量孳生的季节;③ 感染力:温度影响寄生虫对人体的侵袭力。血吸虫毛蚴侵入钉螺,尾蚴逸出及对人畜的感染力均与温度密切有关。掌握寄生虫感染季节性变化规律目的在于传播期的防护和在传播休止期加强防治(制)措施,以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生物因素中间宿主的存在是某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我国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相应蚊媒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无钉螺孳生的长江以北地区无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因此,在防治中控制中间宿主和防止其感染是一个重要环节。3.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产活动和生活习惯直接影响寄生虫病的流行。把寄生虫病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作为一个社会相关性疾病来认识和研究,对于本病的防治大有裨益。因为,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对于一些寄生寿命较长的寄生虫,如血吸虫、丝虫来说,短暂的环境因素改变对其影响较小,而社会环境因素则可随人类的活动而改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环境和生物种类,从而影响寄生虫病在人间的流行。目前发展中国家中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乡村,许多地区人畜共居。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而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的流行都与人类自身的无知与守旧有关。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提高是寄生虫病防治的基础。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