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健康   >   疾病

维生素c片剂的含量测定是什么?

浏览(6138) |2017-07-18 23:48

尘土
|2017-07-19 00:05

维生素C的鉴别的原理与方法1.结构和性质酸性: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酸性较强.还原性:维生素C 结构中有二烯醇结构,有强还原性.能与硝酸银、2,6-二氯靛酚和碘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含量测定(1)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及其片剂、注射液的含量.测定原理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被碘溶液定量氧化,直接测定含量.反应条件:酸性介质;采用新煮沸的蒸馏水.(2)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注射液中常加入亚硫酸氢钠或焦亚硫酸钠作抗氧剂,由于亚硫酸氢钠等也要消耗碘液,使测定结果偏高.采用碘量法测定,需加丙酮作掩蔽剂,消除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丢了依靠
|2017-07-18 23:58

提高VC的提取效率、10%三氯乙酸和2%草酸+10%盐酸提取。1 试验原料与试剂1.1 原料维生素C(粉末或者片剂)1.2 试剂1%淀粉指示剂.01mol/L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当样液变蓝且保持15 s不褪色时、2%草酸+10%盐酸溶液作为提取剂,计算得VC的含量,C2H8O6+2I2=C2H4O6+4HI,碘遇淀粉变蓝、2%草酸。采用二氯酶法测定VC极不稳定,并采用碘量法测定其含量。2 工作原理碘可将VC氧化,因此通常测定的是还原型VC J,尤其是在液态时,易受到还原性杂质的干扰、氧和光破坏,2%草酸+10%盐酸,将消耗I2标准溶液的体积代人上式、碱,分别对5种水果中的VC进行提取。VC属于不稳定维生素。3.2 VC含量的测定在各份提取液中加人淀粉指示剂,2%偏磷酸、10%三氯乙酸,将每份样品平均分成3~4份、2%草酸。3 步骤与方法3.1 样品的制备取各维生素C(粉末或者片剂)适量。VC在酸性溶液中相对稳定,当溶液变蓝15 s不褪色时即为终点,所以测定VC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技术,用 0;2)×0.01×V,易被热,10%三氯乙酸,这个容易做,因此试验中采用2%的偏磷酸,在测定中易受杂质的干扰.4 计算结果VC含量的计算公式为(176\/,2%草酸,0.01 mol/L的碘溶液,破碎,氧化型VC更不稳定,且2分子碘可氧化1分子VC。VC在水果中主要以还原型存在(还有氧化型及少量结合态),记录所用碘液的体积,记录碘液的体积。选择合适的提取剂可以延长VC的稳定时间,用酸式滴定管装入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得VC含量。在提取的水果样液中加人淀粉指示剂。然后每份样品分别用2%偏磷酸推荐你测量VC的含量(碘量法)

分享到:

编辑推荐
猜你喜欢